震颤:症状,投诉,体征

指不自觉的有节奏的 抽搐 的肌肉群。 它通常会影响手部,但也会影响整个身体。 震颤的临床分类如下:

  • 活化 流程条件 (休息,动作,保持,无方向运动,目标运动)。
  • 频率(低频:2-4 Hz,中频:4-7 Hz,高频:> 7 Hz)。
  • 强度或振幅
    • 微震颤
    • 中度震颤
    • 粗震颤

在震颤分析的背景下,可以区分以下震颤形式:

  • 动作震颤
    • 保持 – 抗重力做功时发生的震颤; 上肢通常受到影响; 当手臂伸出时,中频(5-8Hz)的震颤立即开始; 多年的疾病进展是典型的; 家族史阳性率约 60%。
    • 意图 – 有目的地运动时四肢颤抖; 最常见的原因是 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
    • 等长震颤 – 等长肌肉工作时发生的震颤; 由僵硬的随意运动触发。
    • 动力学术语(运动震颤)。
  • 运动震颤
  •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5-8 Hz 左右的中频保持和运动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持续或间歇性不自主肌肉紧张)引起的震颤; 震颤的特点是运动控制功能障碍
  • 特发性震颤(5-8 赫兹左右的中频保持和动作震颤/运动性震颤)——发生时没有可识别的潜在神经系统疾病; 被认为是一种多病因综合征,其原因除一些相关的风险基因外,尚未阐明; 最常见的震颤形式
    • 注意:一部分患者出现其他意义不明的症状,例如共济失调(步态障碍)、肌张力障碍(肌肉紧张状态紊乱)或静止性震颤。
  • Holmes 震颤(同义词:rubral 震颤、中脑震颤、肌律失常、Bendict 综合征)(低频(2-5 Hz)和粗搏振幅)——通常是单侧静止、保持和意向性震颤。
  • 神经性震颤(4-8 Hz 和粗节拍振幅)。
  • 直立性震颤(OT;站立时震颤;不可见的高频震颤 (12-20 Hz) – 当腿部肌肉紧张时导致站立时明显不安全;患者抱怨站立后腿部无力感向上,橡胶腿,站立不安全和平衡问题;行走通常几乎不受此影响
  • 帕金森震颤(中频:4 – 7 Hz); 主要发生在休息时(静止性震颤)并且是单侧的; 典型的运动模式(“药丸震颤”)并且比特发性震颤慢; PD中的震颤历史上分为三种类型:
    • I型:静止性震颤或静止和保持/运动性震颤。
    • II型:不同频率的静止和保持/运动性震颤。
    • III 型:纯保持/运动性震颤。
  • 病理性震颤
  • 生理性(无病理价值)震颤(精细搏动,高频(7-12 Hz)——在负重下频率降低的震颤;不可见或仅微弱可见;通常不被认为是令人不安的;可以由主动触发四肢向前。
  • 心因性震颤
  • 静息震颤
  • 生理性震颤增加(加剧)——与通常可见且令人不安的生理性震颤相反; 轻微至中度震颤。
  • 小脑震颤(低频率(2-5 Hz)和大振幅)——是一种运动和意图的小脑震颤; 表现为躯干或肢体震颤

警告标志(红旗)

  • 回忆信息:
    • 长期饮酒
    • 用药
  • 意向性震颤(有目的地运动时四肢颤抖)+眼球震颤(无法控制的、有节奏的眼睛运动)或构音障碍(言语障碍)→想到:小脑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