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躁狂抑郁症)

在双相情感障碍中-通称躁狂抑郁症-(同义词: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病; 混合发作中的双相情感性精神病; 患有精神病症状的严重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病; 双相情感障碍; 混合发作中的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中的双相情感障碍; 轻度抑郁发作中的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并伴有精神病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中的双相情感障碍,无精神病症状; 中度抑郁发作中的双相情感障碍; 具有精神病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中的双相情感障碍; 严重抑郁发作时没有精神病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性精神病; 躁郁症; 躁郁症; 躁郁症II型躁郁症慢性的 躁狂症; 抑郁发作目前缓解的双相情感 精神病; 目前缓解的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症; 躁狂抑郁反应的躁狂形式; 短周期狂躁; 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躁狂抑郁症反应; 躁狂抑郁症的混合状态; 躁狂抑郁性木僵; 躁狂抑郁症躁狂症; 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症状; 躁狂的 抑郁.; 狂躁发作; 躁狂抑郁反应的躁狂形式; 快速循环仪快速循环; 反复发作的躁狂发作; 周期性木僵伴有抑郁症的心律失常; 伴有心律不齐 躁狂症; ICD-10-GM F30。 -: 狂躁发作; ICD-10-GM F31.-:双相情感障碍; ICD-10-GM F32.-:抑郁症)是一种情绪(改变基本情绪)疾病,其中会同时发生抑郁和躁狂期。 受影响人群的情绪以波动为特征:极端的高阶段(躁狂症)与完全精疲力尽的阶段交替进行。 在疾病发作之间,受影响的人总是恢复到不起眼的正常状态。 根据ICD-10-GM,可以区分以下形式:

狂躁发作 低躁狂症(躁狂症的减弱形式)(ICD-10-GM F30.0)
无精神病症状的躁狂症(ICD-10-GM F30.1)
患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合胸/副胸腺)(ICD-10-GM F30.2)
其他躁狂发作(ICD-10-GM F30.8)
躁狂发作,未明确说明(ICD-10-GM F30.9)
抑郁发作 轻度抑郁发作(无/有躯体综合症)(ICD-10-GM F32.0)
中度抑郁发作(无/有躯体综合症)(ICD-10-GM F32.1)
重度抑郁发作(无精神症状)(ICD-10-GM F32.2)
重度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ICD-10-GM F32.3)
其他抑郁发作(非典型 抑郁.)(ICD-10-GM F32.8)
抑郁发作,未明确说明(ICD-10-GM F32.9)

要诊断为躁郁症,必须至少发生两次不同的情感发作。 其中,至少一次发作必须是躁狂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躁郁症可以根据发作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分为以下几种:

  • 躁郁症(BD-I)–这种形式至少有一次躁狂发作 抑郁.; 躁狂期持续至少14天,非常明显。
  • 躁郁症(BD-II)–这种形式的特征是抑郁发作和至少一个躁狂发作,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发作比较弱(低躁狂症)。

此外,还有症状下的病程和心律不齐(ICD-10 F 34.0)。 性别比:男人和女人都受到同等的影响。 频率峰值:该疾病通常始于青春期(生命周期的后期至晚期) 童年 和成年)或成年初期,即15至30岁之间。 最初的症状在18岁之前出现。终生患病率(终生发病率)为3-5%。I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为0.5-2%,II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为0.2-5%(德国)。 病程和预后:病程因人而异。 通常,躁狂期的持续时间比抑郁期的持续时间短。 在各阶段之间甚至可能需要数年的无症状时间。 但是,随着疾病的每次发作,无病间隔的持续时间会减少。 在做出最终诊断之前,通常要经过很多年。 躁郁症容易复发(疾病复发)。 大约10%的受影响者一生遭受十次以上的发作。 所谓的快速循环,即抑郁期和躁狂期之间有快速变化(在4个月内≥12次情感发作),影响了多达20%的患者。 一项研究表明,躁郁症患者只有一半的时间有正常的情绪(平衡的情绪)。 BD-I和BD-II患者的抑郁状态差异不大。 该疾病与自杀倾向增加有关(自杀风险)。 躁郁症患者平均早死9至20年。 合并症(合并症):10年的随访数据显示, 使用和躁郁症的发作。 众所周知,有害也是如此 酒精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