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类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 心律失常药物

II类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

这类抗心律不齐药物的主要靶点是兴奋和传导系统的β受体,主要是窦房结和AV结。 的 窦房结 位于心房区域,是电活动的地方 通常会发生。 信号然后传输到 AV节点.

这起一种过滤器的作用,并确保将激励有序地转移到 庭。 β受体阻滞剂抑制药物的兴奋性 窦房结 并加强 AV节点越快 跳动时,β封锁更加明显。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特别适合于心房(窦)发出的过快心跳 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发生在基本节律之外并从心室发出的心跳(心室前收缩期)。

III类抗心律失常药:钾通道阻滞剂

此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 心律失常)是会阻塞的物质 通道。 对于减少电活动很重要。 当这些 通道被阻塞,离子就不再那么容易流出细胞。

细胞保持更长的激发时间(绝对不应期延长),并更好地防止过早发生新的激发。 钾通道阻滞剂的致心律失常性低于I类抗心律失常药。 它们用于严重的治疗难治性节律障碍。

它们也可以在心脏功能不全的情况下使用。 它们也越来越多地用于 心房颤动。 这个班级的主要物质是 胺碘酮 (科达莱克斯).

它阻止 ,钾和 渠道,从而降低了 心率 并防止过早发生或与基本节奏不同步的刺激。 使用时,直到 胺碘酮 由于该物质会累积在组织中,因此应考虑分解(半衰期最长为100天)。 因此,治疗开始于八到十天的大剂量摄入(每天600 – 1000 mg)。

维持剂量为每天100 – 200 mg。 五天后,必须观察到休息两天。 这需要有关人员的高度合作。 除此之外 包含的原子 胺碘酮 会引发甲状腺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