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酶——实验室值的含义

什么是抗凝血酶?

抗凝血酶是肝脏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也称为抗凝血酶III或抗凝血酶3(简称AT III)。 它在止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对初次止血影响不大,但能有效抑制二次止血(血液凝固):

抗凝血酶可确保凝血酶(因子 IIa)的降解,凝血酶是一种凝血因子,可导致纤维蛋白单体裂解,从而形成稳定的凝块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此外,该蛋白质还抑制其他凝血因子和酶,并确保血管壁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形成。 t-PA 还抑制血液凝固。

在药物肝素的帮助下,抗凝血酶的作用可增强约1000倍。 这就是为什么肝素被用作抗凝剂。

抗凝血酶何时测定?

抗凝血酶缺乏会因过度凝血而导致血管阻塞。 因此,在不明原因血栓形成的情况下,需要确定抗凝血酶3的量和活性。 抗凝血酶缺乏症是先天性的。

此外,抗凝血酶的测量可用于所谓的消耗性凝血病。 这是一种严重的临床表现,通常由于休克或败血症,凝血系统以不受控制的方式被激活。 血管中形成小血栓(微血栓),同时由于凝血因子耗尽而出现大量出血。

当肝素治疗不成功时,也会测量抗凝血酶。

抗凝血酶 – 正常值

如果存在抗凝血酶缺乏症,则称为 I 型 AT 缺乏症。 另一方面,如果蛋白质的活性降低,则称为 II 型 AT 缺陷。 以下正常值适用:

浓度

18 – 34 毫克/分升

活动

正常值的 70 – 120%

价值观可能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对于三个月以下的新生儿,抗凝血酶没有疾病价值。

抗凝血酶水平何时过低?

先天性抗凝血酶缺乏症非常罕见。 更常见的是由于消耗性凝血障碍、血栓形成、出血或手术而导致抗凝血酶的大量消耗。 肝素治疗也会降低测量值。 此外,形成障碍,例如在肝硬化或其他肝脏疾病的情况下,也会导致抗凝血酶缺乏。

抗凝血酶水平何时过高?

如果抗凝血酶水平发生变化该怎么办?

在测量值升高的情况下,治疗潜在疾病至关重要。 抗凝血酶缺乏症也应始终由医生明确并仔细治疗。 受影响的人更容易发生血栓,这就是为什么通常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人工抗凝血酶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