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妥因:作用、用途、副作用

呋喃妥因的作用原理

抗生素呋喃妥因是一种所谓的前药。它仅在作用部位(尿道)转化为活性形式。活性成分从肠道吸收到血液中并通过肾脏进入尿液后,通过细菌酶发生转化。

由于呋喃妥因的活性形式在细菌细胞中具有许多不同的攻击点,因此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相当低。

低耐药率是其被推荐作为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一线药物的原因。

吸收、降解和排泄

通过肠道吸收的呋喃妥因在血液中仅达到非常低的浓度。摄入后约四到五个小时达到最高尿液浓度。

大约一半摄入的活性成分被分解为无效的代谢物。它们也会通过尿液排出,并可能导致尿液呈无害的棕色。

什么时候使用呋喃妥因?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先天性或后天性尿路狭窄或反复慢性尿路感染,也可以考虑使用呋喃妥因进行预防性治疗。

在急性感染的情况下,呋喃妥因的使用时间通常为五至七天。为了预防,它最多可以持续六个月——但剂量较低。

呋喃妥因的使用方法

在急性感染的情况下,即使症状事先有所改善,也应按照医生的处方服用抗生素。

为了预防性使用,选择较低剂量,通常在最后一次排尿后的晚上服用一粒。

呋喃妥因的副作用是什么?

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其他副作用,包括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肺炎、咳嗽和胸痛。

服用呋喃妥因时应注意什么?

禁忌

在以下情况下不应服用呋喃妥因:

  • 肾功能受损
  • 尿排泄量低或无
  • 肝酶异常升高的肝脏疾病
  •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 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病)

交互作用

一般来说,呋喃妥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少,因为该药物仅在尿液中被激活并发挥作用。然而,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抗生素从肠道的吸收,例如胃灼热药物(如镁盐或铝盐)和恶心药物(如甲氧氯普胺)。

碱化尿液的药物和食物(例如许多蔬菜、柑橘类水果或牛奶)会抑制呋喃妥因的排泄。相反,酸化尿液的物质(例如肉类)会促进排泄。

年龄限制

婴儿最早应在出生后三个月后适当减少活性物质的剂量。儿童和青少年也需要减少剂量。

怀孕和哺乳期

作为预防措施,呋喃妥因不应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因为有经过更好研究且耐受性更好的替代品。但是,通常可以在怀孕的前两个月使用。

如何获取含有呋喃妥因的药物

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含有活性成分呋喃妥因的药物可通过处方从药房购买。

呋喃妥因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