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疫苗 强生公司

申请的当前状态:是否需要第三次疫苗接种?

单剂强生疫苗仍可降低严重 covid 19 的风险。然而,突破性感染的大量报告正在增加。

因此,与 Omikron 变体相比,单剂强生疫苗的功效(显着)降低。

为此,疫苗常设委员会(STIKO)最近几周和几个月逐渐调整了建议:首先,主张“优化基本免疫”。 首先,提倡“优化基础免疫”,即从基础免疫后第四周开始进行第二次mRNA疫苗接种。

第二步,STIKO 现在还建议使用额外的加强剂(带有 mRNA 疫苗),以保持针对 Omikron 变种的最佳保护。 30 岁以下的人应仅接受 BioNTech 制剂作为加强剂。

强生公司的疫苗是什么?

Ad26.CoV2.S疫苗是由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德国:Janssen-Cilag GmbH)开发的载体疫苗——杨森是美国强生公司的一部分。

在美国出现了个别年轻人接种疫苗后出现脑静脉血栓的病例后,STIKO 自 60 年 10 月 2021 日起主要推荐 XNUMX 岁及以上的人群接种疫苗。

强生疫苗对抗 Covid-19 的效果如何?

根据监管文件,强生公司的 Ad26.COV2.S 疫苗对原始(野生型)冠状病毒的平均疗效为 66%。

监管研究:所有年龄段的功效

ENSEMBLE 关键试验的 44,000 名研究参与者中,大多数年龄在 18 岁至 59 岁之间。然而,数千名参与者的年龄也超过 60 岁。 因此,即使在这个特别容易出现严重病程的年龄组中,也可以很好地确定疫苗的功效。

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同样有效。 也就是说,它对年轻人的效果可能与对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效果一样。

强生疫苗针对病毒变种的功效。

强生疫苗还可以预防某些冠状病毒变种。 一般来说,功效数据差异很大(然而,取决于所考虑的研究)。

  • 与 alpha 版本相比提高了 70%
  • 与 Beta 版本相比提高了 52%
  • 与 gamma 版本相比,提高了 37%

与 Delta 变体相比,强生疫苗(单剂)的抗感染功效显着降低。 尽管如此,疫苗可能会继续预防严重的病程。

相比之下,与现在占主导地位的 Omikron 变体相比,单剂量的疗效损失非常严重。 单剂量的 Omikron 不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以防止感染。 据制造商介绍,与强生疫苗进行双重疫苗接种(同源疫苗系列)可以再次将针对严重疾病的保护提高到高水平。

然而,在实践中,加强疫苗接种通常遵循交叉疫苗接种计划:也就是说,强生疫苗和其他冠状病毒疫苗的组合会延迟时间——尤其是 mRNA 疫苗已被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有效。

强生疫苗的耐受性和副作用。

强生疫苗 Ad26.COV2.S 被专家评为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在注册研究中,接种疫苗的个体报告了典型的疫苗副作用,例如注射部位肿胀或发烧。 医生很少观察到严重的不良事件,例如严重的不耐受反应。

典型的疫苗接种反应

大约一半的研究参与者报告了典型的轻度至中度疫苗反应。 根据研究,强生疫苗的副作用包括:

  • 注射部位疼痛和肿胀
  • 疲劳
  • 恶心
  • 头痛
  • 肌肉疼痛
  • 发烧反应
  • 畏寒

这些疫苗接种反应也可能在接种其他疫苗(例如针对麻疹或水痘的疫苗)后发生。 它们是由于免疫系统对疫苗产生反应造成的。

疫苗反应通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退。 与 60 岁以上的老年疫苗接种者相比,它们更容易影响年轻人。

有关典型疫苗接种反应的更多信息,请参见此处。

怀孕期间要打疫苗吗?

尚无足够的数据来提供有关怀孕安全或功效的信息。 尚不清楚Johnson&Johnson疫苗AD26.COV2.s是否会进入母乳。

可用的关键研究包括年满 18 岁的个体。 因此,尚无关于 18 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疗效、耐受性或副作用的数据。

如果已有过敏,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目前尚无关于过敏个体是否应接种 Ad26.COV2.S 疫苗的建议。 但是,如果您患有已知的过敏症,请务必告诉您的疫苗接种者。

作为一般规则,适用一般安全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后至少 15 分钟进行医疗监测(例如,在疫苗接种中心或医生办公室)以了解早期疫苗反应。 然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以快速应对突发的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生病时要接种疫苗吗?

如果您病情严重,即发烧 38.5 摄氏度或更高,则应推迟约定的疫苗接种日期。 康复后即可进行疫苗接种。 为此,请及时致电您的疫苗接种医生,重新安排预定的疫苗接种预约。

然而,轻微的感冒——或者只是轻微的体温升高——通常不会成为接种疫苗的障碍。

接种抗凝剂?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用特别细的针头注射疫苗,然后按压注射部位更长时间,以避免可能的出血和瘀伤。

免疫缺陷时要接种疫苗吗?

目前尚无关于强生疫苗 Ad26.COV2.S 如何在免疫功能低下个体中发挥作用的确切数据。 据推测,功效降低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受影响个体的免疫系统减弱,只能在有限程度上对疫苗接种做出反应。

然而,不能假设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会面临特殊危险,因为它不是活疫苗。

服用过量的危险?

目前尚未报告服用过量的病例。 然而,从注册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即使剂量增加两倍,疫苗接种者也能很好地耐受。

然而,那些接受增加剂量的人报告了典型的疫苗反应增加,例如注射部位疼痛加剧,以及疲劳、头痛或发热反应。

对驾驶能力有影响吗?

一些典型的疫苗接种反应(例如疲劳或疲倦)可能会暂时限制您的驾驶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等到影响消退后再开车。

非常罕见的疫苗接种并发症

与所有疫苗一样,不能完全排除孤立的并发症。 自从使用强生制剂以来,出现凝血障碍的情况非常罕见。

此类并发症的症状包括严重(长期)头痛、癫痫发作、视力模糊、不明原因出血和不明原因皮肤瘀伤,尤其是在实际注射部位以外的身体部位。

此外,(明显的)呼吸短促、胸痛、腿部肿胀或持续性腹痛可能是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征兆。

此类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接种疫苗后最多三周内。 在这种情况下,请立即联系医生,因为如果不及时治疗,凝血障碍可能会非常危险!

观察到的凝血障碍组包括:

静脉血栓栓塞:在极少数情况下,医生观察到接种疫苗后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 血栓形成风险普遍增加的个人应确保在接种疫苗之前将这一情况告知其接种疫苗的医生。

血栓形成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是一种与血凝块(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缺乏(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并发症。 在严重的情况下,血栓可能发生在身体的异常部位,例如大脑的某些区域(所谓的窦静脉血栓),但也可能发生在脾、肝和肠静脉中。

截至 20 年 2021 月 217,000 日截止日期,每注射约 13 剂强生疫苗,就有 XNUMX 人出现此类并发症。 换句话说,自疫苗接种活动开始以来,在接种约 XNUMX 万剂疫苗中,总共观察到 XNUMX 例病例。

症状可能在疫苗接种后三周内出现,并且与最初的假设相反,症状与性别无关。 观察到的症状的原因在于错误激活的凝血级联。 这是由针对所谓的血小板因子 4 的瞬时抗体介导的。

有关吉兰-巴利综合征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此处。

既往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禁忌症

根据制造商 Janssen-Cilag 于 19 年 2021 月 XNUMX 日发布的公告,已观察到一种被称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CLS) 的病症,每注射约 XNUMX 万剂疫苗就会出现一例病例。

CLS 是一种血管和淋巴管功能受到干扰的罕见疾病。

受影响个体的血管变得可渗透,允许液体流入组织。 结果,血压迅速下降。 手臂和腿部逐渐肿胀。 组织中液体分布的改变可能导致休克甚至器官衰竭。

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副作用,现已包含在更新的产品信息中。 因此,医生现在会提前澄清 CLS 发作是否在过去已经发生过。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将改用替代的冠状病毒疫苗。

使用

医师在肌内施用Johnson&Johnson疫苗。 通常进入上臂的三角肌。 根据当前的知识,约翰逊和约翰逊疫苗不足以进行一次疫苗接种。

然而,实际上,德国 STIKO 建议将 mRNA 疫苗作为所有 18 岁及以上人群的后续疫苗接种——包括第二次和第三次疫苗接种。

运输和保质期

与特别敏感的 mRNA 疫苗不同,强生公司的 Ad26.COV2.S 更加稳定。 在 20 到 XNUMX 摄氏度的条件下,它的保质期至少为三个月。 据制造商称,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即负 XNUMX 摄氏度),它甚至可以保存两年。

因此,制造商强生公司生产的疫苗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对复杂冷链的依赖明显减少。 例如,这有助于流动疫苗接种小组进行家访。 因此,该疫苗也适合在医生办公室使用。

尽管其稳定性更高,但医生最好在两小时内对打开的安瓿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本身以冷藏安瓿形式提供。 每个安瓿含有五剂疫苗。 每个疫苗剂量相当于0.5毫升。

强生疫苗如何发挥作用?

强生疫苗是西方国家第二种使用所谓载体技术(载体疫苗)的冠状病毒疫苗。

结果,它们产生病毒蛋白分子。 免疫系统对此做出反应,从而“训练”与病原体 Sars-CoV-2 的实际接触。

来自“感冒病毒”的载体

Ad26.COV2.S 基于杨森制药专门开发的技术。 与 BioNTech/Pfizer 和 Moderna 的疫苗不同,刺突蛋白蓝图的遗传信息以 DNA 的形式提供。

为了将这些遗传信息运输到人体细胞中,需要一种“运输工具”。 在技​​术界,这被称为向量。

强生疫苗的载体最初源自一种无害的人类感冒病毒(腺病毒)。 为了能够发挥“运输病毒”的作用,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修改:它现在不再能够自行复制,从而导致疾病(非复制载体)。

杨森/强生公司已经在这项技术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例如,最近在欧洲批准的埃博拉疫苗(01 年 2020 月 XNUMX 日获得 EMA 批准)就基于相同的技术。 因此,已经有大量关于这种疫苗技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的数据。